作者:李勇。1990年5月18日,歼7E型飞机001架首飞
四川在线消息(夏文静 记者 朱雪黎)三十年前的今天(1990年5月18日),一架黄色歼击机在西南一隅腾空而起。这架飞机的成功首飞,将“歼7E”这个名字成功载入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史册,开启了国产战斗机改进研制的新时代。
2020年5月18日,纪念歼7E首飞30周年“奋进新征程 强核再出发”座谈会在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:航空工业成飞)举行。三十年前参与歼7E研制的老一辈航空人向当代航空骨干,分享起当年研制过往,依然饱含深情。
作者:周闽 1998年第二届中国航展,中国空军“八一”表演队驾歼7-EB表演机首次亮相中国航展,令国人鼓舞。
它开创多个“第一”
是上世纪 9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
歼7E是歼7系列飞机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,作为空军与当时成飞公司签订的第一个整机研制合同,是成飞公司当时产品改型中改进最大、难度最高的一个项目。其后续累计衍生多个机型,总共交付飞机数百架,成为中国20世纪 9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。
不仅如此,它还开辟了成飞公司“产学研”发展的新路,延续了歼7系列飞机20多年的生命力。
作者:周闽
回顾研发之路,两个“第一次”值得说道。第一个是在我国飞机改进改型中首次采用新的“双三角”机翼气动布局;另一个是公司自筹资金由工厂设计所牵头开展预研,并开辟了全新的“产学研”发展新路。
作者:周闽
1978年,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,中国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。军工企业特别是航空工业在“军转民”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,面临严峻考验。此时,世界空战模式正在加速变化,战斗机从追求高空高速向中低空机动性能转变,我国急需改进出这样一款飞机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,歼7E战斗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。
作者:周闽
当时成飞公司正值效益低迷时期,面对空军装备发展的迫切需求,公司领导班子毅然决定自筹资金由工厂设计所牵头开展歼7Ⅱ改的预研。
此时,西北工业大学沙伯南等提出的一种全新的“双三角”机翼设计概念引起了成飞的注意,学校的初步试验验证其能有效提升飞机中低空机动性。1985年1月,在成飞公司,沙伯南教授和歼7Ⅱ改设计负责人陆英育的一次晤谈,为厂校历史性的合作打开了新局面。
此后,成都、西安两地同时协调行动,开始了飞机改进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论证。采用新的“双三角”机翼气动布局,在我国飞机改进改型中尚属第一次,是具有极大风险的严峻挑战,使参与人员既兴奋又深感重任在肩。
经数轮研讨,公司与西工大确定歼7Ⅱ飞机改型全面合作的战略,陆英育担任总设计师。